诗题中的“元二”指的是谁已经不得而知了,只知他姓元,在家排行第二,是王维的好友。

当时他要离开京城,远赴边疆安西,王维一路送到了渭城,临别之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有多出名呢?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诗歌苏轼“唱”出来的,而王维的这首诗一经传开,就成了离筵别席的必唱曲目,著名的古琴曲《阳关三叠》便是根据王维的这首诗谱写而成的。

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也非常高,“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足见其在诗坛上的地位有多高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歌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营造了凄清的离别气氛。

那日清晨,飘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沾湿了飞扬的尘土。

不一会儿雨停了,也到了离别的时候,他们在客舍外饯别,只见路旁的柳色在一场春雨后仿佛洗尽了铅华,显得更加苍翠欲滴。

“雨”在诗词中总给人一种迷蒙悲伤之感,而“柳”又一向象征着离别,所以即使这两句看上去写得很清新,但是却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淡淡的愁苦。

也许诗人原本也是试图摆脱这令人销魂的离别之苦,才会描绘了如此迷人的景色,可是却依然深陷其中,王维对友人的深情由此可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写的是主客双方的殷勤离别。

诗人没有描写两人是如何的依依惜别,只截取了这一句劝酒词,便离别之情推向了高潮。

“再干了这一杯吧,这一出阳关,也许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这里的“尽”字意为“喝完”,不是抿一小口,而是一干而尽,只此一字两人酣畅对饮,依依惜别的情景便跃然纸上。

“进”虽然也有饮酒之意,但是却无法渲染离别的气氛,就像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欲行不行各尽觞”,用的也是“尽”。

而且“尽”字进一步突出了“无故人”的伤感之情,仿佛倾尽了诗人所有的情感,“进”字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一个是普通的劝酒,一个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劝酒,如果我们能读懂王维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是“尽”而不是“进”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11-19 08: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