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调音的步骤方法与演奏技巧

乐器的调音非常重要,如果琴弦的音没有调准,长期练习就会导致耳音不准。今天学习小越老师为大家带来大提琴调音的步骤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大提琴调音的步骤

1、准备好调音器,也可在手机上下载软件

2、音阶,相对应的字母为CDEFGAB

大提琴四根琴弦由细到粗的字母顺序是ADGC调每根琴弦时调音器上也要显示同样字母。例如1弦,代表字母为A,在调音器上也要显示为A。

3、试着拉动琴弦,若调音器上显示为G,G音要比A音低,就需要拧紧琴弦,让音变高,直到显示为A。如果指针在A的一侧徘徊,说明已经很接近正确音了,可以去拧拉弦板上的黑色旋钮,松代表音变低相反,拧紧会让音变高,直到调音器上显示为A,指针在正中间并且亮绿灯,这根琴弦就算初步调好了

注意:拧紧琴弦时要一点点拧,不要拧得太多,用力过猛,这样会导致琴弦崩断。

4、用同样方法可以调其它三根琴弦,调音器上的字母分别是DGC

5、四根琴弦全部调整完后,需要我们重新检查一遍,如果发现某根琴弦发生变化,不准时,需要用刚才同样的方法,微微调整。这样调音才算完成。

大提琴调音技巧

首先调准A音,把A弦调准后,再依次调DGC就行了。我觉得C比较难调,因为音低,频率不好把握。

调音器对于低音和高音的调弦是有误差的,因为人耳的听力关系。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

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

怎样正确的拉弓和换弓

初学阶段,左手与右手必须分开各自练习,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以后,方可两手配合,所以较好步是先学习持弓。

步骤是:先用左手持弓杆中间,弓毛平放在琴码和指板中间,下垂右臂和右手,手自然放松,呈半圆状,好比手心里握住一个圆东西一样。

然后,从时关节开始提起右下譬,手一直是下垂的,指腕充分放松,弯拢拇指,拇指尖右侧贴住弓杆与马尾槽的接合处。

食指较好关节搭在弓杆包有银丝的地方;小指放在马尾槽间、较好关节搭在弓杆上,无名指的较好二关节围着马尾槽和弓杆,指尖与包有银环处相接触中指的较好二关节也围着弓杆,指尖搭在弓毛和银环之间。

拇指尖一部分放在弓根的凸出外,一部分靠在弓杆上,作为持弓的支点。

食指和小指在两旁梢加压力使弓子保持平衡,手成孤型,各个手指间有一定的距离,而不是完全靠拢的,手的力量好比轻轻地拿起东西,这种握弓要求手臂到手指都要放松。

如果握弓太紧,不但发不出好音色,反而造成僵硬,持弓与琴弦保持-的垂直,初学者拉较短的中弓,免去手紧张和僵硬。要强调的是握弓时拇指必须保持弯曲,这是应遵守的规则。

1. 握弓训练

较好步用左手将弓竖起来,在中弓部位垂直拿好,弓毛朝手心。

然后加上右手,手指稍分开,十分放松。拇指与中指对,稍靠无名指。

弓杆勿超过食指的第二关节。

第二步放掉左手,让右手单独握弓并活动手腕,注意弓子仍垂直,体会弓本身的重量并给予起码的握力。手指关节勿直。

第三步左手帮助拿弓,用中弓部位将弓子放在弦上,右手保持前一步的姿势和握力,拉中速分弓。

运弓时姿势和握力勿变。

2. 手指的灵活和力的转换

拉长弓在弓跟时,手指垂直,小指和拇指较弯曲食指较直。在运弓过程中,随着手臂各关节的伸展,拇指、小指与无名指亦逐渐伸展,而食指将逐步弯曲,注意“力”的转换。

至弓尖时拇指往上托,整个手略朝琴身方向倾斜,肘勿直,腕勿太凹,整个手臂没有死角。从弓尖至弓跟时,以手带动,肩勿用力,手指逐步还原。

右手技巧的演奏方法

连弓是用一弓连续演奏两个以上的音,要求奏出均匀,连贯的效果。

在演奏连弓时,应注意弓子的分配和弓压、弓速配合的关系。要使音符连接的紧密,注意演奏连弓时右手手臂肘、腕都要保持松弛,弓段分配均匀,不要抽弓。

碎弓是大提琴右手奏震音的一种方法。(可以说是较短促的分弓,但奏法和分弓却不同)。碎弓是靠手腕灵活而有节奏地抖动,很轻的碎弓还可以仅用手指局部做动作。

要注意演奏碎弓时,其他的关节一定要保持放松状态,尤其时关节。

碎弓基本上是在中弓或弓尖附近,原则上不用弓跟部位,有时在奉音头时加重音,是靠食指同时加一点儿弓压,就可以奏出重音来。

顿弓又称断弓,是演奏顿音的一种弓法。顿弓分为分奏顿弓、连顿弓、重顿弓几种。

分奏顿弓是用弓毛即加弓压,使之出现重音,然后把手放松,用腕、手臂放松时的甩力,把弓子送到一个部位后立即停住,这就成了顿音。

分奏顿音的弓位比较自由,但是在弓尖却比较难做到。顿弓每个音之间虽然有停顿,但弓子不离弦,弓段要短,结实有力。

连顿弓是一弓连奏几个顿音。运弓原理大致上和分奏顿弓一样。手腕动作和控制跳弓基本相似,但手腕动作要小一些、平一些。

连奏顿弓用上弓演奏比较容易掌握。

重音顿弓是用较长弓段的分奉顿弓,弓位从中弓开始,弓速要快,运行到中上弓靠近弓尖的部位停住。注意不要压弓子,要靠加速弓速。

跳弓是大提琴右手技巧中较重要的一项。跳弓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有控制的”或“慢”跳弓。

在这种跳弓中,每一次跳动的起落须用三、四指贴着马屋槽进行控制。跳弓在演泰中应用得相当广泛。演奏这种跳弓,弓子像是悬在弦上上臂来回运行的过程中,由手腕和手将弓抛向琴弦。

在弓第二次跳起后,用三、四指贴住马尾槽进行控制,使弓悬在琴弦上方,直至运功方向改变,然后又将弓抛向琴弦上。

抛弓的动作必须在每次用弓位的中点,注意不是在换弓时开始。这两种动作是水平动作和垂直动作的结合。

在通常演奏中,运用控制跳弓的较有利的位置,是在弓杆平衡点附近,(即从马尾槽算起到弓尖的三分-长度的地方)。

建议做一个很好的预习方法:尽量放松下臂,让手腕很自然地按着八分音符的节奏,用弓尖部分连续地将弓抛击琴弦,但不要来回拉动。

在取得弓子跳动的感觉后,可以用上下弓来回练习。跳弓的位置逐步移向弓子的平衡点,(这时弓的弹跳不如原来那样高)。

弓子能反跳的原因是弓杆本身弯翘,并且弓毛富有弹性。另一种跳弓是"自然"或"快"跳弓,这种跳弓是利用弓子本身的弹性来跳动。

这种弓法的肌肉控制和机理与上一种弓法有所不同,弓子的回跳不是在两次拉弓之间用手来“控制”,而是靠弓子本身的弹性来实现,手的来回动作要快速,使弓子不至于在改变方向之前落回到弦上。

初步练习这种跳弓用中弓开始,或稍常后一些,用慢速少量的弓,并且要相当结实但要放松地将全部弓毛贴在弦上(开始时用分弓在空弦上)。

当拉六个十六分音符一组时,每组的较好个音必须拉出重音。

不要让弓跳起,并逐渐增加弓速,直至达到很快的速度,然后减轻手指对弓杆的压力,在下弓的重音上将手轻轻一仍使弓跳起来。在每次拉下弓时,都使用食指加压来维持这种快速跳弓。

手继续不断地来回动作,是使弓子弹跳的原动力。但是弓杆切不可前后摇摆,否则会阻碍弓的弹跳,使快速跳弓无法实现。所以手指和腕应该非常柔顺和放松。

2025-11-04 0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