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编辑

其核心論述認為亚当·斯密、哈耶克、科斯等被現有經濟學課本奉為大師的人都是謬論,其將現有西方主流的新古典派经济学稱為“空想資本主義”(反諷空想社會主義),因為其大量前提假設和對人性的設定都是一種烏托邦,而現實中沒有烏托邦,因此註定相關理論都是空想,奥地利学派,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以及演化经济学才是现实的;而西方目前的道路為錯誤道路的跡象越發明顯,所以國內學者再把一些西方經驗當參考、理論當圭臬,下場將是誤國誤民,必須全盤推翻創新中國系統的經濟學,一種更接近真理的理論。[11]

陈平指出,美國的美聯储央行制度對外宣稱“央行獨立”其實是謊言,因為其本質是大銀行持股成立的“太上皇銀行”,本質還是為私有[12],且為金融寡頭的小群人私有,所以發生經濟災難時不會考慮社會底層與穩定,而優先考慮為金融寡頭解套脫罪,所以形成金融海嘯和長期經濟困境。中國式的央行本質為政治局轄下的一個部門科室,凡事必須考慮社會穩定與政治大局。这才是正確制度,且不必理會西方學者的理論。

对于產業,陈平和金燦榮等“工业党”學者以及认为经济繁荣来自生产而非消费的奥地利学派有相似论述,認為鼓吹服務業至上是西方給中國挖的又一陷阱。製造業和重工業永恆是國力的來源,任何國家走向金融、醫療、律師等高端服務業搭配餐館、旅館、網站等低端服務業,且将其當成國家景觀就是國力衰敗的起始。他認為歐美走向那種型態不是什麼先進的象徵而是落後與無奈的象徵,因為人民吃不了苦,所以製造業和重工業競爭失敗,且紛紛倒閉和外移,最後只能剩下服務業[13]。所以GDP不是一個數字,其中應該分為有效GDP和無效GDP,金融、醫療、律師這三種行業中其實無效GDP比重很大且貧富不均嚴重,尤其律師行業會加重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和坑害苦幹實幹的實業家,因此律師業過度興盛、過度高薪是一個國家的不祥預兆。

而西方認為中國經濟全靠低工資和人口紅利,所以當這兩項逐漸淡化後經濟就會崩潰,這又是一大谬论,因為從南亞到中東、非洲等一路上各種國家都是乞丐遍地且人口年輕,一點點錢就能雇用,都是廉價勞工,但這些國家卻從未飛躍式崛起,如何解釋? 因為廉價者不等於廉價勞工,廉價者還必須有紀律和服從性,與願意長期苦幹的思維文化才能成為可用的勞動力,加上政府高效率的規劃、執行大藍圖,這些才是中國模式的根源動力。[14]

教研

编辑

陈平认为中国科研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官本位压制科技创新,管理系统是一个金字塔的官僚系统,但是科学发展是一个倒金字塔的开放系统,这两个东西是矛盾的,使得中国现在一大批的科学家不去做研究而去抢官位,抢头衔。[15]陈平认为中国的教育市场化改革成为绑架中国科技创新,阻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成功,也是阻碍中国实现小康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的最大障碍。 中国大学坐落在大城市地价过高,教员的工资却很低,政府没有在同时足够的加大对基本教育和基础研究的投资,校外补课班使得家长背负沉重的负担,生育意愿低。[16]

印度

编辑

陳平認為西方有一種深層思維就是把最後希望寄託在印度,認為它是擊敗中華文明的希望,其實非常妄想,因為印度從未有統一的國家認同,其22種語言中諸多還文字相異,另有上千種原住民語言,本質是一個分裂化的鬆散集合體,比春秋戰國時代的周朝還不如,因此英國當年可以靠少量的兵力就殖民控制印度,因為利用其內部的人互相攻伐、互相管理很容易。加上印度從未有过共產式土地改革,大量人還過著地主與佃農的中世紀生活,地主留下的生活費剛好餬口[17],子女教育全無希望。所以印度真要有一種趕超式發展在可見的未來沒有可能,就算有可能,那也是以百年為單位的遙遠。

然而不可否認,有一定的機率在某一階段,印度想挑戰中國的地位,製造一些麻煩,陳平認為現有戰略準備必須開始,利用經濟扶植其周邊國家搶奪印度的發展機會,同時交好這些周邊國。而重點是西藏高原的水利管理,他認為當年中印戰爭的表面理由都不成立,核心理由其實是印度怕中國切斷其水源,這是它永恆的恐懼,因為印度大半以上河流都源自高原上的雪水,這些水所灌溉的無數農村也牽動著政治穩定,所以現在就要開始水利建設,真有交戰前夕的那一天,必須能「科學管理」(切斷)印度的水源,[18]便能讓它不戰而降。

香港

编辑

陈平认为非建制派代表的不是香港的中产阶级乃至中下层群众的利益,也不懂现代经济学的常识和世界各国的经验,他们只懂一件事情,就是盲目迷信英美制度的优越性。被新自由主义或者传统的英国所谓自由放任教条洗了脑的,恰恰是香港的这些政治领袖,包括殖民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新闻媒体,还有法官。

2025-05-24 05: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