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邸的建制、管理与特性

作者:

温乐平

关键字:

汉代

建制

管理

特性

摘要:邸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相当馆舍,即接待诸国使臣与来宾的旅馆.至汉代,邸仍然发挥原有的馆舍功能,类型已经增多,分别为诸侯邸(国邸)、郡邸、县邸、蛮夷邸等,其中诸侯邸、郡邸数量较多,且多数建设在京城;而县邸建设在县城,蛮夷邸既有建在京城也有建在边郡县.邸是诸侯王、列侯、郡县官吏和少数民族在京城或郡县的食宿和办公场所;为了加强对邸的管理,汉代朝廷设置郡邸长丞官专门负责管理京城郡邸.邸的产权归属相对复杂,因时代或类型不一而相异,既存在国有邸,也存在私有邸;西汉时邸多数属于国家所有,东汉时有些邸属于私有.邸的社会功能较多,主要是提供饮食住宿、议办政事、监禁犯人等;汉代官邸虽小,却在汉代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政治作用和影响力.

上一篇: 汉代儒学建制与王权法统的整合及主体精神的失落

下一篇: 新时期"人文精神"的传播与文艺理论的使命

2025-07-18 05: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