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行为古怪:常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也要求他人像自己一样。
除了上述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外,心理中暑者还可能出现头晕、胸闷、失眠、四肢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心理中暑”?
如何预防“心理中暑”?
1.打造一个“心理空调机”,为心灵吹风纳凉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经常听听舒缓的轻音乐,或是静坐沉思,闭上眼睛想像森林、蓝天、大海、冰雪等令人感到凉爽的情境,打造一个“心理空调机”,为自己的心灵吹风纳凉。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切忌暴跳如雷,最好是冷静下来,暂时回避,正如俗话讲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2.有意识地保持乐观、宽容的心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力斯曾提出合理情绪疗法,并用abc来表示:a代表诱发事件;b指个体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c则代表个体情绪和行为的结果,理性信念往往导致乐观快乐的情绪,而非理性信念则容易导致悲观烦恼的情绪。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要尽可能以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理解,与他人相处尽可能以善良、宽容服人。
3.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在最炎热时外出,不要在封闭空间呆得过久,通过空调等降低室温,尽量增加休息时间。可以适当喝点凉茶、冷饮,少喝酒,特别是烈酒,少吃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滥服补药。这些都对舒缓情绪有益。特别要注意,夏季出汗多,在多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盐分,多喝些菜汤,有助于预防电解质紊乱引发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这个夏天
让我们不惧心理“中暑”
用爱去生活
让每一天都充满夏日的阳光和欢笑
END
撰稿:隋雪芹
编辑:宫芳芳
初审:赵正慧
终审:战 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9-25 0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