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妆准字

标有“卫消证字”的洗手液广告中均有抗(抑)菌功效,属于消毒产品范畴,经过地方卫生厅局核发卫生许可证后才能生产。而“卫妆准字”则属于化妆品,这类洗手液广告突出滋润、清爽等字样。不过,它本身的清洁功能其实也有除菌的功效。南京鼓楼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包军表示,“卫消准字”和“卫妆准字”的区别在于对杀菌的要求,前者的杀菌效果要好于后者。

无论是否是抑菌洗手液,还是香皂(肥皂),都有去除油污和消除细菌的功能,是因为它们都有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或液-液,液-固相的界面张力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堪称“两面派”,它的亲水基团易溶于水难溶于油,另一头亲油基团则易溶于油难溶于水,在适当浓度时,它们在水中能形成胶束(micelle):亲水的头部被水吸引朝外,亲油的尾部被水排斥从而朝里。在洗衣服或洗手的过程中,油渍就是被亲油基团拉到胶束的内部,而整个胶束被水带走,也就洗干净了。

杀菌≠抑菌

长期使用抑菌也不好

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抑菌的问题,其实抑菌和除菌两者并不一样。抑菌洗手液或抑菌香皂中加入了抑菌成分,能在一段时间部分地抑制细菌在皮肤上繁殖。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市场上大多数洗手液并不标明详细成分,抑菌洗手液会标注其抑菌有效成分。目前市场上的洗手液常见抑菌成分有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水杨酸、异丙基甲基酚等。

这些洗手液几乎都打着“有效抑菌99.9%”的广告,真的如此有效吗?在实验条件下,它们确实是具有抑菌作用的物质。而且有些研究表明,实验情况下的抗菌剂浓度往往高于洗手液中的浓度。从洗手角度来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给出的结论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表示抑菌洗手液在预防疾病和减少感染方面比用普通的肥皂洗手更有效。

很多人也会选择免洗洗手液,甚至是医用消毒凝胶。免洗洗手液主要在无水情况下偏重杀菌,由于缺少表面活性剂,其清洁能力效果一般,如果手上有污垢很难一次性洗净。皮肤科专家也不建议长期使用具有消毒抑菌作用的免洗洗手液,卫消证字的洗手液适合特殊人群和场所,如医生、收银人员和医院、酒店、公共卫生间中。

免洗洗手液一般包含乙醇(酒精)的复合成分,主要针对一些致病菌,并非能够完全消灭细菌,而且可能会破坏皮肤上起保护作用的正常菌群。对于过敏者和儿童应慎用,婴幼儿误食洗手液的事件在全世界都时有发生。

另外,正如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过度使用抗菌洗手液和抗菌香皂,也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正是那0.1%或0.001%最顽固的细菌,洗手液的残留可能会使细菌基因突变,形成超级细菌。在2007年,密歇根大学流行病学家就发现细菌长期暴露在三氯生中,会发生基因突变,而且科学家担忧这些物质进入自然界后,会间接影响人类。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关于洗手的条目中表示,“在大多数情况下,用肥皂和水吸收是减少微生物的最佳方法。只有在没有肥皂和清水的情况下,使用含有至少60%浓度的酒精的洗手液。”

洗手液越洗越脏?

关于洗手液还有不少传言。首先就是洗手液越洗越脏的问题,这是在前些年网传公共场所提供的免费洗手液不卫生。此后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节目调查实验,发现有公共场所的洗手液细菌超标600倍。虽然他们取样和实验方法并未完全公布,可能存在不严谨之处,但仍有可参照之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主任技师李涛表示,超标600倍的洗手液相当于一个细菌的培养基,会给很多致病性的细菌再次传播污染的机会,而如果手上有创面会导致化脓感染,“如果菌更多,手上创面更大,它会直接进入血液,尤其是绿脓菌和金葡菌要是进入血液的话,会产生败血症、菌血症、菌毒血症等,厉害的话还能引起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当然,洗手液本身的质量问题也会导致细菌超标。2018年5月,新的《洗手液》国家标准(GB/T 34855-2017)已开始施行,对微生物限量有严格要求。而杀菌效果也有《特种洗手液》《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对洗手液的杀菌率和检测方法有要求。

2018年12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通报洗手液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对国内43家企业生产的49批次洗手液产品进行了检验。抽查发现有3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3款产品的菌落总数、总有效物项目检查未通过。

“罪魁祸首”三氯生,洗手液致癌?

“洗手液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三氯生,会伤害甲状腺甚至致癌。” 这也是一则传播甚广的流言,关键就在于三氯生,其研究确实有一些争议。

三氯生(二氯苯氧氯酚,Triclosan)是一种广谱抗菌剂,人类已经使用了超过40年,是大众消费品中的常见成分,广泛存在于抗菌肥皂、沐浴露、牙膏和一些化妆品中,也可在服装、厨房用具、家具和玩具中发现它的存在。

三氯生,二氯苯氧氯酚C12H7Cl3O2

三氯生是否对人有害呢?实际上目前证据不足。根据FDA的调查发现,只有在一些短期的动物试验中,发现接触高剂量的三氯生会与某些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并不知道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他们也发现了三氯生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强的可能性,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信息评估耐药性的风险水平。关于长期接触的致癌相关实验还在进行当中。

当然,三氯生也有积极作用,比如早在1997年,就已查明三氯生对预防牙龈炎有作用,一直广泛适用于牙膏当中。

早在2016年9月,FDA就发布条例禁止在洗手液、肥皂等产品中添加19种抗菌剂,其中就包括三氯生和三氯卡班,主要原因为FDA尚未查明这些产品中的三氯生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证据,没有研究表明含有三氯生的抗菌肥皂和洗手液比普通肥皂更好。

在美国,含有抗菌剂的消毒剂、洗手液等属于非处方的消毒产品,FDA在2017年12月发表最终规定对它们的使用进行限制,禁止在未经审查的情况下,擅自向普通消费者销售添加包含三氯生在内的24种抑菌剂的洗手液,而对于特殊用途如医院洗手液则被允许添加。其理由是,厂家没有向FDA提供足够多的数据证明这些抑菌成分在洗手液中使用能有效抑菌且足够安全。

虽然欧洲和我国并未对三氯生的使用限制如此严格,但也有相应标准。我国与欧洲标准一致,允许在沐浴露、洗手液中使用三氯生,最大浓度为0.3%,同样也是长期研究证明的结果。根据调查,目前市面上仅有个别洗手液含有三氯生成分。至于其他抗菌剂是否安全,FDA把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和苯扎氯铵等六种列入了继续考察名单里。无论是否它们能起多少作用,最终消费者似乎体验不到它们的神奇,只是商家的宣传策略。

会洗手才是关键

人类的平均寿命在19世纪还只有30来岁,到如今已经延长到了70岁,像日本更是达到了85岁,我们会很容易理解为医疗设施、抗生素的出现等现代医疗的诞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其实,洗手这个最为普通的行为,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每个人每只手上大约会有150种细菌。另有研究表示,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约有80万个细菌!呼吸道传染病、肠道病毒、寄生虫,皮肤性病、泌尿生殖道感染等都与手部卫生有关。只要会正确洗手,就能避免大部分病菌的传染。可惜真正会正确洗手的人并不多,卫生部在2011年时发布《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正确洗手率”仅为4%。

北京协和医院提示,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进食之前;使用卫生间后;护理携带了难辨梭菌或携带了以芽孢形式存在的微生物的患者之后必须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国际卫生组织发布的正确洗手方法

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示

什么时候该洗手?

准备食物之前、期间和之后

在吃食物之前

照顾生病的人前后

在治疗伤口之前和之后

如厕后

在给用过厕所的孩子换尿布或清洁后

擤完鼻涕、咳嗽或打喷嚏后

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处理宠物食品或宠物零食后

接触垃圾之后

如何洗手?

用干净的流动的水(温水或冷水)打湿你的手,关掉水龙头,用肥皂洗手。

用肥皂搓手,使手起泡沫。一定要在手背、手指间和指甲下涂上泡沫。

洗手至少20秒。需要一个计时器吗?把生日快乐歌从头到尾哼两遍。用干净的自来水冲洗双手。

用干净的毛巾擦干你的手,或者用空气擦干。

如果你没有肥皂和干净的自来水,该怎么办?

在大多数情况下,用肥皂和水洗手是减少细菌滋生的最好方法。如果没有肥皂和水,使用含酒精至少60%的洗手液。在某些情况下,含酒精的洗手液可以迅速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但洗手液并不能消除所有类型的细菌,也不能清除有害化学物质。

当手明显脏或有油垢时,洗手液就没有那么有效。

你如何使用洗手液?

将产品涂抹于一只手掌上。搓手,手背和手指的所有表面摩擦产品,直到变干。

参考资料:

https://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205999.htm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517478.htm

https://new.qq.com/cmsn/20131003/20131003002832

洗手液能抑菌?别天真了,某种所谓抑菌成分还有毒https://mp.weixin.qq.com/s/bkL2Pxd-OkggCv8GNSTMOA

儿童洗手液全面分析

https://mp.weixin.qq.com/s/UB6u011O7GIzIDECfkJbsA

正确洗手六步法共同做好手卫生. 北京协和医院http://www.pumch.cn/detail/11540.html

http://www.cqn.com.cn/ms/content/2018-12/25/content_6607565.htm

https://www.cdc.gov/handwashing/when-how-handwashing.html

http://ec.europa.eu/health/scientific_committees/opinions_layman/triclosan/en/l-2/2-uses-cosmetics-disinfectant.htm#1

记者/刘辛味

编辑/刘昭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本期编辑:廖迈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6-11 00: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