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东海 所以水晶

众所周知,天然水晶的形成和生长对环境的要求条件是很苛刻的。

「东海水晶」产于北纬 34.6°、东经 118.8° 附近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地方,正好是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这里北与鲁南接壤,境内有小山,多丘陵。大面积的变质岩广泛发育,在变质岩中含有很多石英颗粒,这些石英颗粒为水晶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种子。

东海西部地区有大面积的浆岩,岩浆岩形成后期将有大量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以及大面积变质岩在变质进程中形成大量的富含二氧化硅的变质热液,给东海水晶形成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

东海县地处郯城至芦沟大断裂构造又恰恰为水晶营养液的运送提供了管道。东海县正因为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成为盛产水晶之都。

-2-

出产4.3吨水晶大王

中国地质博物馆“镇馆之宝

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官网“馆藏精品”的矿物类中有专门介绍:“水晶,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无色透明,晶体发育较完好,双晶发育。整个晶体大约由13~15个平行连晶组合而成,外观看起来像一座晶莹透明的金字塔,阳光下熠熠闪光。晶体高1.9米(基座以上高1.7米),最大宽度1.7米,厚l.0米,重达3.5吨,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水晶晶体,是万金难求的稀世国宝,堪称中国水晶王”。

上面中国地质博物馆官网的介绍中,应该有一处错误还没来得及更正。这里的介绍是水晶大王重达3.5吨,其实最新的数据是重达4.35吨。长期以来相关资料在介绍它时都是说重“3.5吨”,为何突然多出这0.85吨呢?对此,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程荣欣做客央视《百科探秘——“巨大水晶王之谜”》中介绍说,最早关于“水晶大王”的总量其实是估算的。“现在根据它的体积、再根据它的形状和比重,重新算出高1.9米、宽1.7米、厚1米的大水晶重量应是4.35吨。”

该标本采自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乡柘塘村。1958年发现这件稀世珍宝后运到北京,首先在北京展览馆的资源馆中展出,后转赠中国地质博物馆。1961年至今,一直被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该标本现矗立于中国地质博物馆正门右前方的广场上,供大家随时参观瞻仰。

那么,这件这件稀世珍宝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建国初期,国家专门设立一个水晶管理处,直属于地质部,就是专门管水晶这种产品的产购销,叫统购统销。当时东海水晶产量相当于全国水晶产量的50%。在1958年7月,东海县房山镇柘塘村副业队在挖水晶的时候挖到了一个水晶矿脉。这个矿脉非常可观,继续向下挖,到8月的时候发现挖不下去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晶洞外面全是岩石,非常坚硬,需要打眼把岩石炸开才能进去。当时打了三个炮眼,点着以后,只有两头的炮眼响了,中间的炮眼哑炮了。人们进去以后,在采挖的过程中,挖到中间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巨大的水晶。当时,人们想,幸亏中间那个炮眼没响,如果响了这个水晶就毁了,就不会有后面这个巨大的水晶石了。

-3-

地理标志

东海水晶甲天下

衡量水晶质量好坏的指标,主要是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含量越高水晶质量越好。

经分析,东海水晶,二氧化硅含量均为 99.99% 以上,总的杂质元素含量小于 22.57%ppm,所以东海水晶质量最好。东海盛产的高质水晶有: 白水晶,浅紫色水晶,茶晶,浅黄色水晶。

「东海水晶甲天下」现陈列于中国地质博物馆重达 3.5 吨的「水晶大王」即出自东海,毛主席的水晶棺也主要由东海水晶原料精制而成。

凭借东海的水晶、石英资源优势,东海县建立起来的水晶石英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水晶石英出口已成为东海县的支柱产业。

自从2007年「东海水晶」地理标志申请保护成功后,既可以防止其他地区对该品牌的滥用,防止品牌资产的流失,又可以防止本地区内一些不达标生产者生产的粗劣产品对这一品牌的损害,同时也将有利于提高东海水晶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和增强该县的经济发展能力, 树立东海水晶品牌的良好形象。

来源:吉明阳水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6-10 10: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