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20新消费增长峰会在线上举行,清流资本合伙人刘博、青锐创投合伙人吴斌、能链(车主邦/团油/快电)联合创始人兼CEO 王阳、开山白酒创始人兼CEO唐炜、快狗打车总裁何松、闪送副总裁杜尚骉、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等投资人及创业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消费行业新变化,以及如何寻找下一个消费增长点。

在峰会上,闪送副总裁杜尚骉发表了以“品牌增长之道”为主题的演讲。

犀利观点如下:

1.流量增长遭遇天花板,粉丝增长变得非常缓慢,各渠道推广成本快速上升,用户质量不断变差,转化率持续降低,做品牌增长是突围之核心。

2. 必须明确品牌定位。品牌定位的核心有两点,第一点是要有自己明确的品牌价值。第二点,这个品牌价值要与竞争对手有显著区隔。

3. 品牌定位对于一个公司来讲应该是核心战略,甚至应该在业务战略之上。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只有明确了你的品牌价值定位和形成了显著的品牌区隔,你才能很好去配置公司的资源,才能打造出自身的业务优势。

4. 现在很多人关心市场份额,但我更关心占据用户头脑的份额。用户在有需求的时候第一个能想到谁?是不是客户只能想到你?这个头脑的份额比静态的市场份额更重要。

以下为演讲实录,由创业邦整理(有删减):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闪送的杜尚骉,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演讲主题是“品牌增长之道”。

近2年时间,大家对于流量增长非常关注,很多企业也借力流量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今天我要跟大家讨论的是为什么要做品牌增长?

实际上,我们看到目前流量增长已经遇到了天花板,背后有三方面主要的现象:第一,粉丝增长现在开始变得非常缓慢;第二,各个渠道的推广成本在快速上升;第三,用户的质量在不断变差,转化率持续降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其实可以把流量比作是一个池子,目前整个的池子没有活水,就是没有持续的新用户进来,在目前池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这导致得必然结果就是流量增量下降、增长下降、推广成本持续上升。

在目前流量见顶的情况下,怎么做增长?我觉得两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重新找一个能够持续增加流量的新池子,但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困难,(现有)这一波流量池子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使得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整个媒体传播环境发生变革,这种变革几十年才出这么一次,再找一次很难。

第二个思路,就是想办法创造一个池子,而创造池子得核心就在于品牌的增长。

今天重点讨论的是关于品牌增长的问题。我们看到通过品牌塑造实现增长有几点好处。

第一个是能够不断扩大整个市场的容量,原本在既定的流量池子里是是没有办法去扩大整个池子流量,但通过做品牌,可以扩大自己池子的流量。

第二个是能够持续增加客户对品牌的认知,从而扩大自己的流量入口。流量增长和品牌增长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流量增长到达一定阶段就饱和了,整个池子基本不会再持续扩大了。在流量增长的逻辑里,核心问题是竞争,必须通过快速增长获得流量份额,实现自身增长。而竞争必然涉及到竞争的方法论。竞争方法论中核心的第一条还是在品牌塑造上,你不管通过微信运营还是搜索渠道运营,最终还是要让客户能够记住,让大家知道搜索什么品牌,其实不管是流量增长还是品牌增长,最终的核心还是通过占据客户的心智,让更多的客户能够知道你品牌的分量。

下面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进行品牌增长,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

第一步,必须明确品牌定位。品牌定位的核心有两点,第一点是要有自己明确的品牌价值。第二点,这个品牌价值要与竞争对手有显著区隔。

明确品牌价值,核心一定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从客户的利益出发,具备客户的显著的利益和价值。第二点,由此形成明确的品牌区隔。

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的目前中国大众豪华车市场上三大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众所周知,奥迪在中国市场上率先发力好多年,先发优势明显。但我们看到的是近几年,奥迪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奔驰和宝马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上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大家可以想想这三个品牌给你带来的直观感受。提到奔驰,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乘坐的舒适及豪华。提到宝马,大家想到的是驾驶的愉悦感,这个印象和用户的利益价值和体验强相关。

再说一说奥迪,大家是什么反应?奥迪一直打科技,但你能关联得到吗?科技是一个很虚的东西,跟用户的关系是什么?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客户链接,就难以建立起明确的品牌价值。

要有明确的品牌价值,第二个重点是建立区隔。怎么形成区隔?“开宝马,坐奔驰”已经变成了流行语,乘用车买奔驰,自己驾驶购买宝马已经变成了一版成功人士的标配,这跟竞争对手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区隔。而奥迪这种区隔并不明显。

大家可能不了解宝马的发展史,宝马实际上在上个世纪60年代,企业就活不下去,濒临破产,之后换了一任新董事长,他上任后做的核心工作就是对品牌进行再定位。

当时宝马跟大众车是差不多的品牌档次,而这个新董事长认为宝马应该重新定位为豪华车。这之后,他把宝马车的价格涨了一倍,紧接着推出了宝马5系,然后进行了品牌再定位,进行品牌区隔。

宝马原来是跟随奔驰,主打的舒适豪华车,但这个新董事长发现在这个细分领域里面根本竞争不过奔驰,于是另辟蹊径,强调和奔驰形成明确的品牌区隔,将品牌再定位到驾驶的舒适感上面,明确要给开车的司机提供明确的驾驶上的优越感。借助于品牌再定位,宝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崛起,发展迅速,最终成为今天的全球豪华车品牌。

回到我所任职的闪送,我们也是围绕客户价值、品牌区隔在做品牌定位。以闪送的急送业务为例,我们尤其强调一对一急送,一次只送一单,拒绝拼单,平均一小时送达,这就是在为客户提供明确的价值,让客户感受到其中的价值。

在提供明确价值之外,我们也是在和竞争对手形成明确区隔。比如我们服务中强调的“一对一急送,一次只送一单,拒绝拼单”,这是其他竞争对手做不到的,在速度、安全性还有个性化服务上,闪送和竞争对手形成了明确的品牌区隔。

品牌定位对于一个公司来讲应该是核心战略,甚至应该在业务战略之上。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只有明确了你的品牌价值定位和形成了显著的品牌区隔,你才能很好去配置公司的资源,才能打造出自身的业务优势。

闪送在品牌定位上还是比较幸运,因为我们一开始对于品牌定位的研究和理解比较深入透彻。在业务初期,我们就明确了在所有领域里面,我们要能够形成并做到自身长远的竞争优势,最终挑选了“一对一急送”领域。

在这之后,我们在战略选择和定位上,一直坚持将“一对一急送”作为业务模式的核心,在这个定位下去展开业务模式的持续构建和挖掘。这个品牌定位,我们已经坚持了6年多时间。其实,很多客户或者员工对不做拼单配送有所不解。其实这个业务模式对于我们来说去延伸做很容易,但我明确告诉他们一点,闪送能做拼单配送,但在这个业务模式上闪送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

今天花了时间和精力做了,外卖平台配送分分钟可以把你干掉,但在“一对一急送”上他们做不到,这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做的品牌价值定位和竞争区隔提供了竞争壁垒。

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说起“一对一急送”,大家能够第一个想到闪送。

品牌定位之后,第二步就是要取一个好名字,好的名字对于品牌塑造非常关键和重要,这一点很容易被人忽略。

举个例子,香港曾经有一款车叫巴依尔汽车,做了很多年,卖不动,起不来量,之所以叫“巴依尔”,是因为它是一个全球化的品牌,总部要求他必须用这个名字。

后来这款车的香港经销商偷偷给这款车改了个名字,叫什么呢?叫“宝马”,名字改了之后宝马才开始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开始风靡。

“闪送”这个品牌名,有人夸张的说值2个亿,不至于,但最起码值几千万。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品牌名包含了几个关键元素?

第一,有明确的行业属性,这个行业属性现在做到什么程度呢?闪送已经成为一个新行业的代名词,变成了一个动词,这个对于整个增长的撬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它特别容易有这种需求的时候,需要“闪送”一下,就能想到我们的品牌。

品牌增长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品牌传播。流量贵、流量越来越分散不精准,是大家现在的共识,但是不是做品牌传播,就一定要花更多的钱?实际上来讲,做品牌传播,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玩法。

实际上,你做好了品牌定位,做好了品牌命名,你的品牌传播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后面就要通过整合营销传播的手段,把品牌价值进一步彰显。这中间有3个核心手段。

第一点,通过极致的服务和产品,去打造口碑,快速传播自己的品牌价值。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特别重要,口碑是自来水,是自带流量。在创业选择运营模式和业务方向,要想清楚自己的口碑传播系数是怎样的。 闪送从开始业务上线到前面的18个月,完全是通过客户的口碑在持续的扩散增长。

第二点,要通过极致的服务去持续塑造你的口碑,客户为什么会传播形成口碑扩散效应,那一定是你提供的服务,远远超过了他们预期。

闪送在早期发展阶段所提供服务的安全性和速度,是超出很多客户预期的。这也促使一般用户,在使用完闪送服务后,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推荐闪送,在遇到比较急送的场景时。

这在To C业务早期非常重要,初创公司刚刚成立没有什么资源,通过打造极致产品或者服务,通过口碑资扩散,持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这是很划算的。

第三点,通过事件实践去塑造品牌价值。很多人认为,现在制造刷屏的公关事件不容易。但在早期的时候,做事件非常容易,而公关事件产生的传播,是给予实际客户口碑的来源,然后再进行公关事件的扩散,产生的效应很强,也很容易形成刷屏事件。

举个例子,上周日,闪送又在微博上热搜了。我事后才知道,是宋祖儿用闪送给孙坚送了三根鸭舌和一瓶小酒,快速的上了热搜。还比如,张歆艺和她老公袁弘到德国去结婚,到首都机场了发现忘记了关键的行李,张歆艺下单了闪送,从取行李到送达,我们的闪送员用了不到40分钟,后面张歆艺发了一条“闪送小哥拯救了我的婚姻”顺理成章,成为了微博热搜。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明星在使用闪送,并能够帮助闪送通过口碑传播价值。核心原因有两点。

第一个是闪送本身的口碑做得非常好,明星其实经常使用闪送服务,他们在拍戏现场经常需要闪送剧本或者其他什么的,能在工作

场景中用到闪送,对于闪送服务的体验很好,这个很方便闪送的品牌渗透到明星的生活中。

这些传播事件,不需要我们特意去做策划。这些自来水的核心在于做好客户服务,这些公共传播不需要花钱,但传播效果却很好。

再举个例子,也是前段时间的一个刷屏事件。一个女孩去爬长城,结果不小心脚崴了,下不来了,怎么办?打120也不太靠谱,于是她下单了闪送,让人帮她买药送上长城。我们的闪送小哥,当时索性背着客户下了长城,后面这个事情也成为了一个热点事件。

我总结下来,这些公关事件传播,有几个关键点。第一点,一定要想办法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去筛选策划实践。第二点,一定要挖掘客户真实、感人的案例和实践,一定要从自己的服务或者产品体验当中去找这个东西。第三点要做的是想办法把这个东西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现在全媒体的传播环境已经很复杂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是非常泛滥的,不是通过权威媒体、权威人士发布就能获得大众的认可,一定要站在受众或者用户本身,从他们的角度去客观的谈这件事情。至于最后结论是什么,都不用你讲,受众自己都会得出来。

现在一个公共事件出来之后,本身仅仅是客观描述,没有分析影响和结论。但你去刷微博,网友给你分析得很透彻,结论比你想得还要全面。所以再公关事件传播上,切忌过度。

品牌传播的最后一点,是通过广告去放大品牌价值。很多人又问了?投广告是不是要花钱?是要花钱的。

但这个也是有钱有有钱的玩法,没钱有没钱的玩法。没钱的话,可以“曲线救国”。比如现在很多的APP平台,从企业平台去做换量的合作,通过抱团取暖,来实现传播,这就是没有钱的广告方式。

有钱的话,你可以快速去曝光,快速的去传递,向客户传递我们的品牌的核心价值和优势。要把资源集中,快速将我们的品牌价值、品牌区隔植入到客户的脑袋当中,占据客户的心智,一旦占据客户心声之后,竞争对手就很难打入了。

现在很多人关心市场份额,但我更关心占据用户头脑的份额。用户在有需求的时候第一个能想到谁?是不是客户只能想到你?这个头脑的份额比静态的市场份额更重要。

闪送在明确自己的品牌价值和定位之后,投入了一些资源去做了投放,以快速去占据客户的心智。我们请了周杰伦作为我们的品牌代言人,然后在各个城市也投放了大量广告,这种广告对中长期占据客户的心智,占据客户脑袋里面的份额,非常重要。

闪送的增长,在成立的前18个月基本通过口碑自然扩散,每周环比增长在20%以上。近5年来,我们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是在300%,今年可能受舆情影响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增长的来源是通过独特的品牌价值塑造,持续占据很大部分人脑袋中的份额,当有闪送这种需求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你,剩下的东西就会水到渠成。

一旦在用户头脑中建立了品牌,就不担心他通过什么渠道取搜索你。过去大家做品牌就是两个步骤,先做好品牌再去做传播。

我认为最核心还是第一个步骤,第二个步骤正在慢慢标准化,每个企业都在搜索端有一些优化,微信、微博运营大家都在做,流量的红利正在减少。

在大家都在无差别、标准化做流量的时候,你的增长来自于什么地方?第一个就是在于你在用户脑中建立的品牌风格。用户有需求能不能第一个想到你,所以品牌的增长还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前几年的流量红利,导致很多企业重视流量,淡化品牌。到了目前这个市场环境,我觉得是应该强化品牌建设,实现品牌增长,这才是长远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好,我今天想要给大家分享的“品牌增长”的话题就这么多,谢谢各位。

2025-07-29 17:07:27